首页 > 国内组图 > 正文

在数字孪生里触摸“未来感”

崔盛辑(右)和同事马鑫琪在动作捕捉棚内查看电脑生成的虚拟角色动作(4月23日摄)。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国家动漫园里的大型动作捕捉棚内,身着特定装备的动捕演员马鑫琪正在中心表演,在他四周环绕着数十个高清红外摄像头,与此同时,在棚内的电脑上,一个做着相同动作的虚拟角色跃然而生。

“这是动作数字孪生,利用光学动捕技术,棚内的红外摄像头捕捉演员身上的特定标记,以毫秒级的速率计算出角色的运动轨迹,然后将数据传送到电脑上进行渲染,实现虚拟人物的同步动作。”国家动漫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捕棚的技术顾问崔盛辑介绍道。

人社部近年公布的新职业中,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名列其中。“85后”崔盛辑正是一名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他从事数字技术相关工作已近十年,如今已成立了工作室,主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搭建在影视动画、沉浸式文旅、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团队成员除了负责前期动作生成的动捕演员,还有负责采集数据的动作捕捉师、后期对数据精修处理的数据精修师等,一个数字孪生项目的落地往往需要成员间的共同协作完成。

不久前,崔盛辑团队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极拳协会合作,留存了一套太极拳动作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将这些非遗文化永久保存下来。”在他看来,数字孪生延伸了现实,能更高效地协助人们解决问题,未来可期。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左二)在动作捕捉棚内向同事讲解动捕演员的动作细节(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左二)和同事在动作捕捉棚内查看动作捕捉数据(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中)在动作捕捉棚内向同事讲解动捕演员的动作细节(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左二)和同事在动作捕捉棚内查看动作捕捉数据(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动捕演员马鑫琪在动作捕捉棚内做动作时,一个做着相同动作的虚拟角色在电脑上实时生成(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右一)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项目后期制作(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中)在动作捕捉棚内向同事讲解动捕演员的动作细节(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上)在办公室和同事讨论后期数据精修细节(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崔盛辑团队的数据精修师在电脑上调整虚拟形象的动作细节(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动捕演员马鑫琪在动作捕捉棚内表演动作(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动捕演员马鑫琪在动作捕捉棚内准备表演动作(4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责任编辑:任丽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