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鄂尔多斯新闻 > 正文

传承传统技艺 点亮留守妇女就业梦

踩踏缝纫机、手工制作山杏茶……在准格尔旗,越来越多的乡村留守妇女,凭借传统技艺和广阔的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实现了自我价值,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日前,笔者走进沙圪堵镇福路村“杏福茶”制作室,几名妇女正在熟练地制作杏茶,通过研磨杏仁、加工辅料、配比、筛选细粉等若干道工序,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杏茶便在她们手中制作完成。

这些妇女都是福路村村民,她们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还在就业的同时,凭借传承下来的杏茶传统技艺实现了人生价值,同时寄托了她们浓浓的山杏情怀。

段秀英是她们中年龄最大的,今年71岁。她向笔者讲述了她与杏茶的故事。段秀英是土生土长的福路村人,福路村漫山遍野都是山杏,段秀英自小吃着山杏长大。在她的记忆中,老人会在冬天将山杏仁磨成粉,放置在碗里冷冻,制成碗状的杏粉茶。在清冷的冬天,来上一碗热腾腾的杏茶,再配上炒米,便是那时最幸福的事。

令段秀英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儿时的杏粉茶会登上大雅之堂,自己还能成为有功之人被派上用场。2021年,福路村依托当地的万亩杏林基地,成立内蒙古粮沣源农牧业有限公司,致力于传承古老的杏茶制作工艺。段秀英便是第一批研制杏茶的人,作为村妇联主席,她带领村里的七八名妇女,义务投入杏茶研制工作。“我们从口感、细腻程度,摸索了三四个月才成功,基本延续了传统的做法,只是制作工艺更便捷些。”段秀英笑着说。

福路村党支部书记段金华介绍,2022年1月,福路村杏茶正式上市,起名“杏福茶”,寓意着通过福路村自己的杏茶,带领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同年,企业投入20万元引进全自动筛粉机、过滤筛等先进设备,进一步提升了杏福茶制作工艺和口感,并研发了杏仁糖、芝麻杏仁等六款产品。作为传统企业,“杏福茶”备受当地人的喜爱,订单持续走旺。为提升杏茶知名度,节假日期间,他们积极布展销售。如今,杏茶产品已辐射到周边乌海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陕西省府谷县等地。2023年杏茶产业收入30多万元。

杏茶产业可观的发展形势,让段秀英和村里的妇女团队干劲十足。

福路村80后村民刘敏说:“我在这里负责包装,这是我们当地的产业,我很自豪,我在这里既不误家里的营生,又能一年收入1万多元,我很满足。”

而福路村80后党员赵娜,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杏福茶制作负责人,她把杏福茶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用心经营,赵娜说:“杏茶是通过传统的制作工艺演绎而来,具有美容养颜、清肠胃、清肺等功效,今后,我们将带动全村的妇女,还有一些残疾人,一同来创业,把我们的杏茶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无独有偶,在沙圪堵镇长胜店村聚邦编织袋加工车间,几名妇女坐在缝纫机前,熟练地踩踏着缝纫机,她们正在制作编织袋。

长胜店村党支部书记高波介绍,近年来,在发展乡村产业的同时,村里积极争取一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称心就业。2021年,长胜店村共建单位准格尔旗公安局、共建企业内蒙古隆威化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长胜店村三方经过多次洽谈和考察,成立聚邦编织袋加工厂,30多名本村妇女凭借娴熟的缝纫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该项目以“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2023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引进设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吸引更多外出的年轻妇女回村发展。”高波说。

编织女工郝美玲说:“我本身会用缝纫机,家门口建了编织厂,来这里工作一举多得。我一天能做40条编织袋,每天可收入160多元,还不耽误做饭、种地、养羊,每月能收入3000多元,用来补贴家用,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本土特色产业,尤其注重引导乡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帮助低收入妇女增加收入,激发妇女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让一批批爱农村、懂农村、愿意建设新农村的妇女在特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她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贺润)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